2018年至2022年,我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17萬億元,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
新時代10年來,國資央企改革發展成效如何?改革攻堅怎樣乘勢而上?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國有企業肩負哪些新使命?
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同比多增6.59萬億元。其中,儲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這與2021年全年的水平
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春節后,各地各品類消費市場快速恢復,一些行業在新場景和新業態的驅動下,市場規模逐步擴大。
隨著消費信心逐步回暖、企業復工開足馬力生產,多地用電量整體呈現加快恢復態勢,彰顯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內生發展動力。
增長的數字背后,有金融活水的助力。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扎實落地,金融業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推動服務消費加快恢復。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為全國第二批千兆城市授牌,目前我國共建成110個千兆城市,約占所有地級市的1/3。
去年12月30日起,國家正式取消外貿經營者備案登記的規定。企業想從事外貿業務,自動獲得外貿經營權,再不用到商務部門進行備案登記了。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2月13日發布,這是進入新世紀,從2004年至今,中央連續出臺的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
當前,從中央到地方正加快謀劃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整合、上市將進入活躍期。
歷經疫情“壓力測試”的中國經濟,正在加快復蘇中展現韌性與活力,為疲弱的世界經濟帶來東方暖意。
柬埔寨、菲律賓等國旅游業從業者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紛紛表達對中國游客的熱烈歡迎和對旅游市場復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