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lockquote id="cz0im"></blockquote>
    <center id="cz0im"><span id="cz0im"></span></center>

    1. <pre id="cz0im"></pre>
        手機端
        微信
        高質量建設美麗幸福新香河
        2018年12月24日   來源: 人民日報

        這是一座千年古城—

        堯禹之后,幽燕故地。冀州舊郭,淑陽新郡。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枕運河而抱潮白,逶迤“青龍”繞西東。

        仰京華而府津衛,臂挽唐宋自風流。

        潮白河濕地公園

        據康熙年間的《香河縣志》記載,城東有一條小河,河中開滿了菱荷,雖盛暑亦香,故名香河。香河地處京、津之間,面積448平方公里,是一個環京津、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一個發展優勢明顯的空間節點。在京津冀發展日益緊密的今天,香河在發現和提升著自己,也在不斷地“放大”著自己的理想和胸懷,讓建設美麗幸福新香河的道路充滿蓬勃的希望。

        2018年,香河縣域綜合實力、投資潛力、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質量五項指標均進入全國百強;榮獲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稱號。

        機器人小鎮航拍圖

        發展經濟 步履鏗鏘行致遠

        用機器人給家具噴涂料,良品率高,漆膜均勻,減少污染;在食品、藥品行業的自動化生產線上,機器人靈活的指尖能實現高速抓放、分揀、裝箱、碼垛……人們在香河機器人小鎮里能夠切實感受到這些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改變。近年來,香河縣瞄準機器人行業深耕細作,精準對接京津企業產業轉移,形成了智能技術與產業聚集區,機器人小鎮也因此成為了智能科技特色小鎮。目前,包括尼瑪克、匯天威、安川都林等行業巨頭在內的130余家企業落戶香河機器人小鎮,其中已建成投產的50余家企業里有15家業界一流企業,一個新的智能技術與產業聚集區已經形成。

        香河縣借力京津產業轉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做大做強現代物流、總部經濟、智能制造等新興業態;持續優化機器人小鎮軟硬件環境,借助太庫全球資源優勢,著力引進北京及全球“大智移云”科技資源、項目、技術;家具制造、機械鈑金等傳統產業加快轉型,香河國際家居文化節3天市場交易額突破11.3億元;中信國安新橋影視特效基地、國華影視基地等文化創意、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縣共實施億元以上項目67個,總投資486.3億元。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香河縣對實施好創新驅動戰略有著明確的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內涵和要求,加強政策支持引導,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不斷優化創新環境、激發創新動力、加快企業轉型中釋放經濟發展新活力。

        文化藝術中心京劇演出

        造福民生 不忘初心謀實干

        2016年底,香河文化藝術中心投入使用,戲曲、交響樂演奏、相聲等精彩多元的文化藝術表演吸引人們前來欣賞。此外,藝術展示、文化交流、教育培訓、體育活動等功能區應有盡有。功能完善、設計精良的文化藝術中心為香河的城市功能建設增添魅力。

        今年1月15日,香河縣便民服務中心正式啟用,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民政、計生等30余家單位服務窗口和百川燃氣、公交公司等公共服務企業集中進駐,重點行政審批職能全部劃轉,并建立了“一口收件、聯合審批、信息共享”的工作機制,審批效率提高了80%,實現了“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進,520項服務事項全部進駐網絡審批系統,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文化藝術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的投入使用,只是香河縣打造高質量民生工作的一個縮影。2018年,香河成為全省首個全縣域實現公共交通互聯互通的縣級城市;完成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實現京津冀醫療一體化,讓百姓在家門口享受京津優質醫療資源;26項重點教育工程相繼竣工投入使用,公開招聘371名教師充實到教學一線,全縣辦學條件持續改善,教育質量明顯提升;智慧香河數據中心、智能化指揮調度中心、智慧城市展示中心和基礎智能化立體地圖管理平臺等智慧城市工程建設逐步完善;各項精準幫扶措施持續顯效,全縣59戶已有42戶成功實現脫貧。

        香河,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定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增進百姓福祉,在這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邁步登上新的臺階。

        保障生態 持之以恒強治理

        “芳草無窮碧,水天共一色”,香河縣以大運河香河段生態綜合整治和沿線文化產業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和利用,突出運河文化底蘊,在提升區域小氣候環境質量,形成完整的生態網絡體系的同時,最終實現水清、岸綠、景美的大運河人文和生態開發的景觀效果。

        依托多河富水的生態優勢,香河將綠色生態與全域旅游、國家園林縣城創建、國家濕地公園、大運河文化帶和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把開展造林綠化作為推動綠色崛起、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高標準打造旅游片區、創響旅游品牌,全縣旅游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18年,京津冀中華大廟會、香河荷花節、香河家居文化節等旅游項目,先后接待國內外游客41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8.5億元,“逛皇家園林、品香河肉餅、賞萬畝荷花、購精品家居”已成為京津周邊最具知名度的旅游品牌之一。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香河將繼續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新型綠色智慧城市,在建設“美麗幸福新香河”的道路上貢獻“香河方案”。

        公眾號
        手機端
        AV爱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