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去年土地供應的熱度,2018年開年,中國多城土地市場成交活躍。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15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月上半月,包括北京、杭州、成都、福州等在內的33個城市相關成交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北京土地成交額最高,達220億元;杭州其次,達206億元;蘇州土地出讓收入176億元;武漢164億元。此外,成都市、福州市、上饒市半月土地出讓收入超過50億元。
盡管多地土地市場掀“開年熱”,但在嚴厲調控之下,北京、蘇州、武漢等城市的土地成交溢價率僅10%左右,明顯低于2016年。
在因城施策的調控思路之下,去年以來中國對房價上漲壓力較大、庫存消化周期較短的城市加大土地供應。分析人士認為,今年年初以來,熱點城市土地供應持續增加也是這種調控思路的延續。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中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總額為40123億元,同比增加36%。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土地供需同比走高,供地面積同比增幅領銜,出讓金較2016年增長近五成。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目前中國多城市土地成交依然處于高位,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房企已經對住宅類土地拿地積極性較高。從官方釋放的一系列信號來看,201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將繼續嚴格調控,土地市場熱度或有所降低,帶來土地成交溢價率的進一步下降。以北京為例,2017年北京土地市場平均溢價率是24%,2018年開年這一數字降至13.8%。